- 知識貢獻
- 收藏
- 建材網(wǎng)友
- [106418]
-
感光玻璃相技法
- 評論:0 瀏覽:2229 發(fā)布時間:2006/9/29
- 一段時間以來,市面上出現(xiàn)一種烘烤在經(jīng)過磨邊修飾的玻璃上的相片,這便是人們所說的感光玻璃相(見圖1)。它的制作原理與制作感光瓷相差不多,是利用重鉻酸鹽經(jīng)感光后粘附瓷粉形成影像,并采用轉(zhuǎn)移薄膜的方法,將影像移到平板或曲面的玻璃片上來,經(jīng)過整修和白化處理,最后經(jīng)高溫烘燒而成。玻璃相的特點是,透光不透明,別具一格,能永久保存而不褪色(見圖2)。如圖在各種形狀的玻璃片上,經(jīng)打磨修飾,配上精美的托架,那感光玻璃相更為賞心悅目。在商品世界里,自有它的一席。
制作感光玻璃相的材料與感光瓷相所使用的材料基本相同,只是制作玻璃相要多幾道工序。這里主要介紹玻璃相的制作技法。
第一節(jié) 工具、原材料和準備工作
修相用的斜抬架——自制一個略有斜度的抬架,上面鋪有一塊面積較大的5mm厚的磨砂玻璃,玻璃下邊安裝一兩支5W-10W的日光燈。
松油醇棗調(diào)開乳白粉用,醫(yī)藥公司或化學試劑門市有售,可用玻璃工藝廠的冷印油(松油醇為主要成分)。
乳白瓷粉或乳白玻璃粉棗作白化托底用。
第二節(jié) 薄膜強化處理
制作感光玻璃相要先制作薄膜相。薄膜相是很容易拭擦掉的,因瓷粉仍在上面,稍不小心便會損壞瓷粉相,即使很輕巧的頓打著色,也易將瓷粉相的粉末粘上而破壞了形象。而玻璃是透明的,玻璃相的特點是透光不透明,在光線的作用下,玻璃相面上的一小點瑕疵都會暴露無遺。脫粉是其中一大弊,所以在著色前應經(jīng)強化薄膜處理,使彩色填色工作更易操作。
強化處理的辦法是:
用極稀薄的塑料醛溶液(無水乙醇100ml配塑料醛2~3g)淋到薄膜相面上,涂布均勻后(多余的應傾倒回原器皿里,覆蓋面應以盡可能薄為宜),曬干即可。加封過塑料醛溶液的薄膜相,可經(jīng)受較大的沖力和拭抹,不致使薄膜瓷粉相受損,在以后烘烤過程中也不會起破點而影響質(zhì)量。這是第一步的強化處理,是為填彩作準備的。當然如果使用噴筆,通過空氣壓縮機直接噴彩,或使之白化托底(見圖3),則不必加封塑料醛溶液這一層,因噴彩是不會產(chǎn)生直接沖力接觸的,不會帶走瓷粉,此為最妥的辦法,而且噴彩均勻細膩柔和,藝術感較強。
第三節(jié) 白化托底處理
感光玻璃相的整修與著色,方法與感光瓷相無異,只是感光玻璃相無論是制成黑白或彩色后,都要經(jīng)過白化托底處理。因玻璃是透明的,如果不經(jīng)白化托底,這幅玻璃相的畫面看上去,主體不夠突出。透過光線來看,更會覺得色彩或黑色的飽和度會嚴重不足,盡管上粉或上彩已達到了標準,甚至超過了標準,仍然會感到不足。經(jīng)過白化托底的處理,便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。所以制作感光玻璃相,就必須有白化托底處理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。
所謂白化托底即是在已經(jīng)整修或已填彩的薄膜相面上加上一層乳白色的瓷粉(或者是乳白玻璃粉)。乳白粉須經(jīng)研磨才能使用,可用兩塊小的磨砂玻璃夾著乳白粉研磨(用松油醇調(diào)開),直到將乳白粉研磨到嫩滑為止。薄膜相在加上這層乳白瓷粉后,反過來看,會立時覺得主體突出,層次感和色彩都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(見圖4),使人感到有一種透光不透明的磨砂效果,所以白化托底是必須的。
白化托底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用噴筆或噴槍來處理;另一種是用頓打方式來處理。兩種方式處理的效果各有特點:
一、噴底白化法步驟如下:
�。�1)用松油醇(可用松節(jié)油來適當稀釋)100ml配乳白粉20g,經(jīng)研磨過濾,倒到小瓶中備用。
�。�2)整修后或上彩后的薄膜相不需完全烤干(只需略為烘干),用噴槍(噴筆更好,使噴面更加細膩柔和)裝上乳白油后,可直接噴到薄膜相面上。
�。�3)噴乳白油的重點應在畫面上,畫面以外的部位也可以噴上薄薄的一層,以顯示出磨砂的效果。白化的厚薄視畫面要求效果而定,可自行選擇。
二、頓打白化法
步驟如下:
�。�1)用松油醇或乳香油調(diào)開乳白粉,用刮刀按調(diào)其他色粉一樣,在調(diào)色板上擦磨,要求粉末達到細柔嫩滑的程度。
�。�2)已整修或已上彩的薄膜相,要經(jīng)充分烘干或經(jīng)一定的溫度的烘燒(500℃左右),降溫取出后,用絲棉(或脫脂棉)卷成小球狀蘸乳白粉,往畫面上輕巧地頓打,直至頓打至白色均勻為度。人像的背景部位可以打得淺一些,要談化漸變得自然柔和。當然,也可以視情況將整幅玻璃相打得厚實一些(見圖5)。
三、白化托底效果
松油醇及乳香油都有疑固、強化、硬化瓷色粉的作用,還能降低瓷色粉熔點。經(jīng)過噴白或打白的托底起著保護薄膜相的作用,烘干和加溫烤干(未經(jīng)高溫烘烤)或自然晾干后都能達到強化玻璃相的效果。此時的玻璃相,只要不用刀來刮它,而用框架裝起來,效果與燒制成的玻璃是相同的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也能防潮。但它畢竟是未經(jīng)過高溫燒制的,瓷粉未能溶融到玻璃上,與玻璃牢固地結合成一體,所以仍是不能稱為永久性的感光玻璃相。
四、白化托底制作方法歸納比較
各白化托底制作方法的步驟如下:
�。�1)黑白頓打白化法
黑白薄膜相→整修→烤干→頓打白化→高溫燒制
�。�2)黑白噴油白化法
黑白薄膜相→整修→直接噴油白化→高溫燒制
�。�3)彩色頓打白化法
黑白薄膜相→整修(加塑料醛溶液)封膜強化→填彩→低溫烘烤→頓打白化→高溫燒制
�。�4)彩色噴油白化法
黑白薄膜相→整修→(加塑料醛溶液)封膜強化→填彩→直接噴油白化→高溫燒制
從上面可以看出,各種方法是大同小異的,只是噴油法白化前省卻一道低溫烘干烘燒的工序,而且效果會相應地好一些。第四節(jié) 燒 成
黑白或彩色的經(jīng)過白化托底的玻璃相,便可以放到高溫電烘爐中烘燒了,原來的爐膛內(nèi)鋪有礦棉花或礦棉氈等耐溫材料,現(xiàn)在要由自己備一些燒透了的白色柴灰或燒過的稻谷白灰(也稱“牙灰”,如無,可用2~3mm厚的不銹鋼鋼板代替。不銹鋼鋼板放在礦棉上,玻璃相放在鋼板上面即可),鋪在礦棉氈上面,將玻璃相放進去,相面要朝上,向著爐蓋內(nèi)的電熱絲,使相面直接受熱。頓打白化或噴油白化都要使托底層充分干燥、硬化。所以燒制前要進行預燒,即通電后爐子升溫時,讓爐蓋開啟一小縫(用絕緣硬物頂住爐蓋)加溫烘燒,讓白化托底玻璃相的油氣全部揮發(fā),這時室內(nèi)有股嗆人的油煙味,人員應稍避一下,待油氣(乳香油或松油醇)全部蒸發(fā)后,再蓋下爐蓋正式烘燒。油氣蒸發(fā)的時間約是5~10分鐘,溫度300℃左右。玻璃相的耐溫程度不及陶瓷,熔點也比較低,一般在600℃左右開始軟化,溫度再上升,便逐漸進入融熔狀態(tài)了。所以要準確地掌握好溫度,要恰到好處。溫度不夠,白化托底的乳白粉未能軟融,玻璃未軟化,兩者的附著力都差,結果燒了也等于未燒,仍然可以刮脫,如果是這樣,倒不如采用免燒法更為保險些。但溫度過高,玻璃變形(甚至融熔),便成了廢品。初學者,可以計算著時間,蓋下爐蓋后,每10數(shù)分鐘便輕輕揭開爐子的一小縫,用肉眼觀察,當發(fā)現(xiàn)白化托底一層有少許光澤時(不必待到能倒映爐蓋內(nèi)的電熱絲)即斷電,這時的烘燒時間約是20分鐘左右。如果有溫度控制儀,應是540℃~600℃之間,超過600℃,玻璃變軟,如果托底不平,則整個玻璃相會嚴重彎曲變形,成了廢品。所以務必使溫度控制在600℃左右。待積累了經(jīng)驗,便可準確地掌握所使用的爐子烘制的時間及溫度,這樣成功率便會大大提高。
在爐膛里的高溫玻璃相,如果沒有外來低溫空氣突然注入,一般不易破裂。因玻璃此時的膨脹收縮率是基本一致的。所以斷電后,不能馬上開啟爐蓋,須讓爐膛內(nèi)的溫度逐漸自然下降,約1小時后才能揭開爐蓋,再過半小時左右才能取出玻璃相。如果剛斷電即去揭開爐蓋取玻璃相,此玻璃相必破裂是無疑的。
第五節(jié) 常見問題的處理和提示
問:感光玻璃相是從哪一面看的?
答:當然是從貼著薄膜相的另一面來看的,這樣才有玻璃的特點。所以制玻璃相時,注意不要將人物或景物方向與原相片相左了。正片曝光時,應該用正片的背面(不是藥膜面)貼著鋅片的底膠曝光,以后得出的像面便與原相片的方向一致了。
問:感光玻璃相是掛在墻上或座在案臺上的,極少有人用堅硬的器物去刮劃它,要是這樣,不需經(jīng)高溫燒制也可以嗎?
答:可以,自然晾干或經(jīng)120℃左右的低溫烘干,效果都是不錯的。但因乳白瓷粉未經(jīng)高溫燒溶,許多粗粒瓷粉凝聚不化(噴油及頓打均有此現(xiàn)象,主要是乳白粉研磨得不夠細嫩所致),在玻璃背后透光看玻璃相,會出現(xiàn)麻點現(xiàn)象,如將瓷粉充分研磨,再反復過濾,自無此弊。
問:既然不經(jīng)高溫烘烤也可以,為何仍要多燒一次?
答:藝術及技術的價值不同,經(jīng)高溫燒制的感光玻璃相是貨真價實的工藝品,真正能經(jīng)歲月流逝而色彩如初,具有“天長地久”的價值。
問:感光玻璃相可以隨心所欲地盡量制得很大嗎?
答:不能。未經(jīng)燒制的玻璃相大概可以制成45cm?0cm這么大(因受到胼膜翻貼較為困難的限制);經(jīng)高溫燒制的玻璃相大概可制成35cm?0cm的規(guī)格(因受烘爐面積的限制)。當然,靠多塊拼起的玻璃相是可以制得很大的,但那種制作將是非常的繁瑣與復雜。利用平板印刷或絲網(wǎng)印刷可以制得較大規(guī)格的玻璃相,那是另外的課題了。
問:經(jīng)高溫烘烤的玻璃相面為何有許多脫落點、麻點?為何有時也會不一致,有些部位有脫落點、麻點,有些部位則正常?
答: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四點:
�、倭芩芰先┤芤盒纬珊癖〔灰恢�,或者塑料醛含量過高(應在5%以下);②未烤干白化托底即蓋下爐蓋烘烤;③原薄膜相有水汽水泡未清除干凈;④玻璃片未擦洗干凈,有油漬。
問:當玻璃相燒了一段時間而未達到設定溫度時突然停電了,怎么辦?
答:不要取出玻璃相,待來電后,再重新烤制。
問:磨砂玻璃可以制作玻璃相嗎?
答:不能。因磨砂玻璃的粗糙面不能貼緊薄膜相。貼在磨砂玻璃的粗糙面的薄膜相經(jīng)干燥后,薄膜相必然脫落。另外,磨砂玻璃經(jīng)烘燒后會變成透明玻璃而不再是磨砂玻璃了。
問:玻璃相燒好經(jīng)降溫后,應怎樣取出?
答:玻璃相燒好后,雖經(jīng)降溫,溫度仍是較高的(仍有100℃以上),不要用手去拿它,應該用鐵鉗子鉗起,放到一塊平板或瓷板上,待完全冷卻后才能用手去接觸它。
問:玻璃燒制的溫度過高以致彎曲變形了,有什么辦法補救嗎?
答:毫無辦法,只能從頭開始制作。因此,燒制溫度必須嚴格控制。
第六節(jié) 玻璃相的裝飾
一幅油畫配上一個風格與之相襯的畫框,這幅畫頓然增色不少。國畫、書法作品經(jīng)過裝裱,藝術美感也迥然不同,說明畫框及裝裱也是很重要的,起到烘托和修飾的作用。平時所說的“三分長相七分裝”便可體現(xiàn)到修飾和包裝的重要性了。玻璃相也要進行裝飾,如果僅把它作為一般的圖畫或照片,裝在一般的鏡框上,那么,那種透光不透明的特點會蕩然無全,也顯不出玻璃相的最大特點。倘若此,倒不如將一張照片夾在玻璃上或貼到玻璃上來觀賞,那就顯得太平談無奇了。所以感光玻璃相的裝飾是應下功夫去考究的。例如,采用華貴的燈飾托架等的飾物來襯托玻璃相;或前后有燈光烘托;或采用鍍金鍍銅的鐵絲鋁片托架作裝飾等等。玻璃襯上鍍金物,自然會顯得更華貴。托架的線條和形狀可參照西洋式優(yōu)美的流線狀,也可為中式,加工成楓葉型、玉蘭花型、荷花型等等。有了優(yōu)美華貴的托架,再加上一幅如水晶狀的感光玻璃相,自然是錦上添花、美倫美奐了。在這方面,任由學習者去發(fā)揮了。美是到處存在的,用我們的眼光去發(fā)現(xiàn)并努力創(chuàng)造吧!
添加/查看評論(0)
查看更多相關知識
熱點知識推薦
上周貢獻知識排行